ABOUT
  • 电 话:029-84277356
  • 邮 箱:xyyfyyb@163.com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镐西路48号
党史学习教育

【学党史 守初心】话说院史 学史增信 守正创新

作者:党委宣传科 孟洁   |   发布时间:2021-06-01   |   所属分类:党史学习教育   |   点击次数:10390

我院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将建党100周年与建院70周年相结合,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融入院史的学习,传承我院红色基因,弘扬军工精神,为此,我院已经连续举办了两期《话说院史》活动,以讲述医院发展史和不同岗位职工的个人成长史相结合,不断增强职工对医院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提升职工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月28日下午,西安医学院一附院举办第三期《话说院史》活动之行政篇,活动邀请了医院老中青三代行政工作者代表原医院党委书记杨素萍、感控科主任王强、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科主任蔡瑜讲述医院发展建设中科室的发展及个人成长小故事;此外,还邀请了全科医学院副院长王敏娟讲述医院成为大学附属医院之后的发展历程。团委书记晁炜、全科党政办主任张水娟、教学科科长黎耀东、党委宣传科科长朱红缨参加本次活动,20多位行政岗位的青年教职工及学生到场聆听。

活动伊始,作为老一辈行政工作者代表的原医院党委书记杨素萍老师深情地说道,“我是1970年11月参加工作的,被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招收到咱们医院70级护训班学习,在医院从事了10年的护理工作、29年的医院管理工作,我对咱们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讲述中,杨素萍老师详细介绍了医院70级护训班成员,她说,作为这批学员之一,她们来医院的时候年龄小,才十五六岁,但是上进心强,积极要求进步,工作目标清楚,分派在医院的各个岗位,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开展了大量的新业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钻研,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医院每次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都冲锋在前,退休前,护训班留院的36人中,有33人已是医院名副其实的骨干职工。杨素萍老师回忆道,自己由护理岗位调整到行政岗位,对于陌生的岗位及工作内容,她为自己设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了自己的管理经验,即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应当心胸宽大,要有吃亏精神,要灵活处理问题,要善解人意,要学会换位思考;并勉励大家,“在医院工作近40年,我的体会是,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创造,不论你身处哪一个岗位,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分享的最后,杨素萍老师深有感慨地说,“作为在医院工作了40年的老员工,我们见证了医院一代军工人精神的传承,见证了各专业内的专家克服底子薄、条件差的困难,带领职工成功开展一项项科研项目,不断提高医院业务水平和业界影响力,见证了各临床、医技、护理岗位的普通工作人员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奋斗终生;也见证了历届医院领导班子深惟重虑、敢于担当、引领有方的气度与魄力,我们期待医院在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向前发展,也希望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中年一代行政工作者代表感控科王强主任一上台就笑言自己“我是一个晚熟的‘老’土门人。”谈及多年来的工作体会,他说,保持微笑,站好‘岗’,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王强主任回忆起初来医院的情景,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医院的工字楼,来院后,在工作中有感于医院职工传承下来的军工精神,即团结紧张、任劳任怨、强执行力的团队精神。从2001年进入医院医务科工作,到三年后被调到防保科(医院感染和预防保健),五年后的2009年,再次被调到感染控制科至今,虽然岗位一直在变,但从在医务科开始,自己就已经在逐渐接触到医院的感控工作了。在医务科的那几年,与患者的接触最多,他曾看到七尺男儿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受了委屈流下眼泪,进而反思,“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和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到底应该如何在技术不断发展、人文理念不断丰富的情况下,改善医患关系,让患者和医务人员都不会太累。”谈到在防保科的那几年,王强主任开展了很多预防保健方面的调研工作,如深入社区调研百姓的摄碘情况等,同时也参与到了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工作,2006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在方鸿娣主任的带领下,在全院职工的积极配合之下感控工作十分出色,获评“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是当时陕西省唯一一家获奖单位。2009年,到感染控制科,他坚持自己学习,同时珍惜医院给予每一次学习机会,在“非典”、“禽流感”、“新冠”疫情防控中,带领科室出色的完成了疫情感控任务。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还入选“陕西省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名单”,因工作出色,被陕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医疗救治组致感谢信。“医院感染控制是我们医疗工作的主线,是医疗安全的底线,是我们依法执业的红线。”王强主任总结说。结尾处,他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这句话淡化了一个职位的概念,但是更多强调的是职责,你不一定是船长,但是你要有掌舵的能力。”

“生活天天都有意外,我的职业生涯一直在跨界,而每一次的跨界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作为青年行政工作者代表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科主任蔡瑜从新人篇、骨干篇和教学篇三个方面做了分享,他从2011年8月来到医院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到2014年2月到普外科成为一名普外科医生,2017年到又到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科,如他所说,一直处于跨界的状态。在急诊科,他作为一名普外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算是一次跨界,但是在这里,他练就了自己的沟通能力,是“零投诉”的急诊科医生,之后又跨界到普外科,但由于近三年没有动过手术刀,这个岗位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挑战,他又开始不断练就自己的手术能力,但就在手术做着正起劲儿的时候,他又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带教学生参加国内各个技能大赛,也许是因为高涨的教学热情,他再次完成跨界,来到了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科,但是在工作中又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在这里,他运用自己感兴趣的自学的计算机知识打造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质量控制模式,同时开创和完善了办公自动化、课堂及时评价系统、医学教育360°评价、考勤系统、iTeach临床实践在线学习平台等,助力我院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在师资培养方面,通过打造“临床师资在线学习平台”,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新模式,打破传统线下师资培训的局限性,而在疫情期间,为保证学生的实践课程顺利进行,他联合儿科学教研室,在我院临床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一场线上直播教学,探索见习课在线教学新模式,这些都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一节课都没有落下。最后,他感慨道,“有挑战的事情都具有其复杂性,我们要利用自己的黑色生命力,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活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千万不要低估自己,在面对难题的时候,勇敢地站起来,时刻随着自己的内心,定好目标,看准方向,扬帆起航。”

在今年建党100周年、西安医学院建校70周年,我院建院70周年的背景下,全科医学院副院长王敏娟为大家讲述了我院教学发展的历程。她看着台下坐着的全科医学院的学生,笑着对学生们说道,“选择我们医院的全科医学专业,你们来对了,我们医院对于全科医学专业这些年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尽全力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全科医学生,将优秀的你们输送到基层,服务基层,当然,也感谢你们,选择了我们全科医学。”王敏娟副院长介绍,我院于2011年获批国家首批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建设基地,于2013年获批全国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医院,在2014年获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可以说,我院是举全院之力,助力全科发展,实现院系合一、高度融合。”王敏娟副院长解释,2013年,西安医学院在临床医学院下成立全科医学系,系部设立在我院,负责全科医学教学;2013年4月,我院成立全科医学科,是陕西省三甲医院里面第一家设有全科医学科的医院,2015年7月,学校成立全科医学院并设在我院,形成院系合一的体系。随着医院对于全科医学的大力投入,在教学设施与教学投入方面设有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学工作会议室、示教室、多媒体触控屏、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明确教学目标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胜任力目标为导向,以临床思维为核心,以临床技能为重点。通过这些投入,我院位列全国十大“优秀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参与了国内外多个全科医学学术论坛,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多个奖项。而随着全科医学科的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学生的质量也逐年在升高。“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初显成效,全科医学院目前是国内全科医学教学规模和层次最大最全的二级学院,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学学科也入选为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名单。”王敏娟欣慰地说,而我们的学生也已经遍布陕西基层,成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未来,我院新建的医技综合楼将有3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设有模拟教学场地7000平方米,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强化建设,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更优的教学学习场所。”王敏娟副院长微笑着说,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叫做星辰大海计划,打造全科明星,你们只要越来越优秀,我们就把你们的事迹宣传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你,让更多学弟学妹学习你,就像从我们这里走出的郭发刚学长一样,我们希望大家都变成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为三秦父老服务。王敏娟最后教诲大家,千万不要妄自菲薄,just do it,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同时你们也要记住,活在当下,练好本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王敏娟副院长的精彩分享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为我们本次活动做了完美的收尾,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大家意犹未尽。

《话说院史》活动是在我院建院70年背景下开展的院史挖掘、讲述和分享活动,活动讲述的嘉宾涉及医院各个岗位的职工,而今年建党100周年、建校7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赋予了这个活动更深的内涵,此次特邀全科医学院副院长王敏娟讲述医院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历程,既是对建校70周年的致敬,更是对我院“全面建设大学附属医院”的阶段性目标的映衬,而其他三位行政工作者对所在科室发展及个人经历的讲述则凸显了我院红色基因和军工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就像杨素萍老师最后讲到的那样,“我们这一代军工人精神的传承者,见证了个专业内的专家克服底子薄、条件差的困难,带领职工成功开展了各项科研项目,不断提升医院的业务水平和业界影响力。”这种红色传承、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正是我院军工精神的体现,更是与百年党史中凸显的无数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困苦、甘于奉献牺牲的接续奋斗精神相呼应。未来,我院还将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将党史学习与院史的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汲取历史经验、感悟真理力量、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奋斗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